齐鲁网·闪电新闻3月8日讯 民族要复兴,乡村必振兴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要统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组织振兴“五大振兴”,促进乡村蓬勃发展。
推进产业振兴 潍坊临朐隐士村:小柿子大产值 隐士村不再“隐世”
隐士村种植柿子已有2000多年历史,村里百年以上的老柿子树有10万多株。2016年,村里成立了柿子合作社,对柿子树统一管理,统一剪枝,统一施肥,提高了柿子的品质,柿饼的价格也从一斤五六块钱,涨到了近两年的十几块钱。
【资料图】
目前,隐士村大大小小的柿子合作社有近30家。近几年,随着收入不断增加,柿农也在不断地扩大柿子树的种植规模,全村柿子树种植面积达到了1.5万亩,年产山柿2000万斤。现在隐士柿饼的年产值过亿元,产品远销日韩。柿子“红”了,村庄兴了。短短几年时间,隐士村就完成了从一个贫困村到富裕村的完美“蝶变”。
推进人才振兴 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:吸引人才返乡 助推乡村振兴提速
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搭建起人才高地,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。依托俊岭农业田园综合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,发展数字农业,吸引多名大学生返乡投身家乡建设,构建起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培育体系,培育一批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。依托宝山科技“5G数字化智慧工厂”,搭建起人才创新高地,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,积极落实“淄博人才金政50条”,两年来吸引50多名大学生前来就业。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力量,凝聚人才振兴的磅礴力量。
推进文化振兴 滨州沾化大高镇:地名文化厚植人心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
近年来,滨州沾化区大高镇立足全镇地名文化特色,强文化重传承,为打造乡村文化振兴新高地增权赋能。前不久,沾化区大高镇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建成投用,在这里通过地名文化的传播,不仅让周边企业务工人员更好地认识大高文化,也让当地村民通过地名文化认知,对家乡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截至目前,这也是全省唯一一处地名文化公园。
为更好传承好当地特色文化,沾化区大高镇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,开展“寻找历史符号·铭记美丽乡愁”活动,组织全镇各村残疾人协会、红白理事会等124个社会组织,走访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、退休老干部、历史爱好者等群体;同时,高标准打造大高镇党员教育基地,设置“缅怀·追忆”展柜,并积极组织群众、学校师生,用口口相传的形式激发全社会保护地名文化的热情。
推进生态振兴 济宁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:一条山区乡村生态振兴“泗水路径”
龙湖湾畔,绿植丛生,一群十来岁的孩子,在湖边的空地,用画笔描绘着所看到的一切;一支摇滚乐队,弹奏出美妙的音符,追寻着自己的梦想;树林旁的小屋中,各种陶艺作品应运而生……这里就是济宁泗水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。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面积7.9万亩涉及18个村、3576户、12255人,该示范区统筹生产、生态、生活一体布局,推动示范区“三生三美”融合发展。
在这里,乡村研学游体验区、儒家文化传承区、甘薯产业引领区、林果生态产业区、山水林田湖康养区、返乡创业人才集聚区初见雏形。
推进组织振兴 东营: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
东营市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,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,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。提质增效,建强基层干部队伍,一村一策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共治善治,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,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。
来源:闪电新闻
关键词:













